陈玉成麾下18位名将,结局如何? 梁成富,启王千岁,陈玉成麾下“四大
陈玉成麾下18位名将,结局如何?
梁成富,启王千岁,陈玉成麾下“四大金刚”之一,远征陕西、甘肃。陈玉成被凌迟后,梁成富继续在关中厮杀,不屈而死。
陈得才,扶王千岁,英王“四大金刚”之首。陈得才远征关中、汉中,招兵20万,回来救援南京。天京陷落后,陈得才继续东征,在黑石渡兵败,服毒自尽。
马融和,英王麾下悍将,善于驾驭骑兵,指挥火枪队,所向披靡。可惜,马融投降清朝,出卖了陈得才、杨辅清,得以善终。
邱远才,淮王千岁,骑兵猛将,喜欢亲自上阵搏杀。灞桥之战,邱远才与张宗禹坚守,斩杀湘军四千人,俘虏七千。可惜,邱远才嗜酒过度,失去战斗力,跪降清军,被凌迟。
叶芸来,安庆守将,善于防守。安庆之战,叶芸来建议陈玉成保存实力,但陈玉成非要与湘军进行决战。安庆弹尽粮绝,城池陷落,叶芸来等一万六千将士被湘军屠戮。
吴定规,三河守将,与李续宾七千兵马厮杀14天,守住了阵地。陈玉成结束浦口之战后,立刻赶到三河镇,一天时间消灭李续宾所部,扭转安徽战局。
程学启,英王麾下悍将,短小精悍。程学启投降湘军,挖掘北门地道,破城而入,安庆由此陷落。后来,程学启改隶淮军,成为李鸿章麾下第一悍将,在嘉兴之战被爆头而死。丁汝昌,就是程学启部下,后担任北洋舰队提督。
李四福,英王帐下猛将,三河之战身先士卒,可惜忠诚度不高。赤岗岭之战,李四福保存实力,后则投降湘军,曾国荃把他凌迟。
朱孔堂,与李四福一样,打仗给力,但意志不坚定。朱孔堂、李四福一起坑了刘昌琳,但湘军没有兑现承诺,非但不能活命,还被处死。
蓝承春,祜王千岁,陈玉成“四大金刚”排名第三,也是陈得才远征的得力助手。可惜,黑石渡之战时,蓝承春麻痹大意,被部将擒拿,送给僧格林沁凌迟。
余安定,英王麾下虎将,也是铁杆亲信之一。陈玉成败退庐州,派余安定去联络苗沛霖,并长期驻守寿州,为英王提供情报。可惜,余安定还是出卖了陈玉成,没有把寿州情况告知英王,陈玉成因此中计,被凌迟处死,
陈聚成,陈玉成族弟,骁勇善战,作战喜欢冲在前面。陈玉成被俘虏后,胜保招抚陈聚成,让他留在清军。不久,陈聚成逃脱,回到江南,参与丹阳之战,一说阵亡,一说潜逃回老家隐居。
陈时永,然王千岁,陈玉成族叔,镇守丹阳,长期与冯子材厮杀。丹阳之战,陈时永孤军奋战,没有援兵,多次拒绝清军招降,不屈而死。
黄文金,堵王千岁,金田起义功臣。起初,黄文金追随杨秀清,是东王帐下猛将,也是重点栽培对象,得以镇守湖口。
天京事变后,黄文金放弃湖口,相继跟着韦俊、陈玉成,失去了号令一方的机会。天京陷落后,黄文金护送幼主去湖北寻找陈得才,中途阵亡,一说病逝。
吴如孝,顾王千岁,会计出身,经历与黄文金类似。吴如孝也是东王亲信,镇守镇江,抵御江南大营。可惜,天京事变后,吴如孝放弃镇江,先后追随陈玉成、李秀成。天京陷落后,吴如孝不知所终,据说回广东继续当会计。
刘昌琳,靖东主将,陈玉成麾下头号猛将,60岁还上阵杀敌。赤岗岭之战,刘昌琳兵力一千多人,与鲍超、成大吉的一万湘军血战一个月,湘军寸步难行。如果不是李四福等见死不救,又投降鲍超,刘昌琳也不会败亡,被湘军肢解。
刘昌琳死后,曾国藩万分高兴:“赤岗岭杀真贼一千余,狗逆势衰矣。此前所谓大捷,克城池,未能杀如此多真贼。”陈玉成基本盘太弱,一千“真贼”被杀就元气大伤,可知刘昌琳对陈玉成的重要性。
张朝爵,力王千岁,洪秀全表弟,也是杨秀清亲信之一。起初,张朝爵镇守安庆,也是杨秀清有意培养。天京事变后,张朝爵该换门庭,跟着陈玉成,但安庆守将变成了叶芸来。
安庆之战,叶芸来奋勇杀敌,弹尽粮绝后,吃树根、杂草、老鼠、麻雀充饥。张朝爵呢?把粮食存放在屋顶上,自己开小灶。安庆陷落后,张朝爵游泳逃走,回到天京。
赖文光,遵王千岁,洪秀全妻子赖莲英堂弟。天京事变后,赖文光投笔从戎,隶属陈玉成,指挥骑兵作战。黑石渡之战,赖文光突围而出,来到淮北与张宗禹、任化邦“捻军”合作,重组军队继续打着太平天国旗帜作战,并给捻军将领封王。
高楼寨之战,斩杀僧格林沁,八旗阵亡七千余人,清朝北方直属军团元气大伤。曾国藩北上督师,采取河防战术,被赖文光从开封突破,杀入湖北。京山之战,灭淮军四千余人,大将郭松林被打伤,张树珊阵亡。
尹隆河之战,刘铭传被包围,淮军损失惨重。此战,湘军、淮军矛盾激化,清朝“崇淮抑湘”,鲍超辞职回家,“霆军”被遣散。接着,赖文光又斩杀前来追击的湘军悍将,曾国藩表弟彭毓橘。
太平天国灭亡后,赖文光继续战斗,又打了几年,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。可惜,任化邦因叛徒出卖,阵亡沙场,赖文光失去依靠,最终兵败扬州,被凌迟处死。